找到相关内容6537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风熏染中的心态

    思想都受到了禅宗很深的影响。   在以儒家思想为精神支柱的士大夫中,有两句人们都熟悉的话,那就是: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。”士大夫一旦失去了皇帝的恩宠,被贬放于天涯海隅,那些治国天下的抱负不得不...

    张晶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692118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完)

    儒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富於求实精神,重直觉而轻理性,重实际而轻玄想,即使在宗教邻域也不例外。   印度中观学派思辨性的「诸法实相」、「法性」,虽然大开思路,却不大容易为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所接受,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1993150.html
  • 慧远是中国早期佛教史上的一个大师

    已经摆脱无人感应说的束缚,尤其是“得意忘言”的主张,对于解放思想有很大的推动作用,何晏对于无的解释,接近王弼。向秀、郭象则在王、何的基础上,竭力调和名教(儒家的政治和伦理思想)与自然(道家的世界观或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7460893221.html
  • 听净空法师讲经笔记摘录

    很容易成就,离言非常重要,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懂得学习,言语太多伤气,儒家,道家都忌讳。 ¡ 有修养的人言语少,纵然是与人交谈,没有废话,我这一生当中,遇到一个言语最少的人,章嘉大师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学佛|修行|净空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09071093514.html
  • 净土宗的域外渊源与长安立宗及其后世传承

    便随其舅父令狐氏前往许昌、洛阳一带学习儒家经典以及老庄之学。二十一岁时,前往太行恒山(河北曲阳西北)跟随当时的佛教领袖释道安学习佛教般若之学,从此深感佛法博大精深,曾感叹道:“儒道九流,皆糠秕耳!”[⑦...

    文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593661.html
  • 唐代南海交通与佛教交流

    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和喜好,与中国本土儒家道家携手迈进文化的主流,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。上世纪初陈寅恪先生在论述佛教与中国文化关系时指出:   中国家族伦理之道德制度,发达最早。……汉晋以还,佛教...

    李庆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793668.html
  • 僧肇与玄学化的中国佛学

    之源。在中国,儒家讲天人合一,虽然规避了本体问题,但五行生克,阴阳调谐,还是强调了变易生成一切,直到后来的理、心、气本体说;老子认为,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,&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993674.html
  • “敦煌美学”与重写中国美学史

    艺术审美的社会因素》n。《从晚唐石窟论敦煌佛教艺术的审美特征》o。《意象激荡的浪花——试论敦煌美学》p。《敦煌石窟艺术中有待探讨的美学艺术学的几个问题》q。《儒家思想及其美学观点对敦煌艺术的作用》 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3693780.html
  • 名僧与山水的对话——试论慧远对山水诗的影响

    为谁。   慧远引《法华经》作为它(法身)化身思想的凭借,他以为儒家与佛教本是同源,中国的圣人尧、舜、孔子等也可以是如来化身成的各种殊相,接着他又将这种(法身)化身观从有情众生推而广之到无情的山水...

    游芳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3893789.html
  • 试论域外华严思想向中国的初传

    意译,且多采用汉文习语用的名词术语,容纳了许多儒家伦理规范,特别引起僧俗人士的注意重视。《愿行品第二》以回答菩萨在家或出家,“本何修行,成佛圣道”的问题展开,答案是“奉戒行愿,以立德本”[9]。这种...

    王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6553093951.html